DR全脊柱摄影,双能量减影,胃CT灌注成像, CT面神经管及内耳,中耳全景重建,急性胸痛三联症CT“一站式检查”, CT心脏冠脉成像,CT引导下肺病灶活检术、后腹膜神经阻滞术、肿瘤射频消融术、体内放射性粒子置入术,CT关节软组织尿酸盐成像,CT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,CT骨密度定量分析,3.0T磁共振的脑卒中筛查、肿瘤筛查、肿瘤术前影像评估,心脏、乳腺扫描技术,功能成像技术。
1.双源CT在结石成份分析中的应用
尿酸纯尿酸结石应选择碱化尿液的药物溶石治疗,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或ESWL(体外冲击波碎石)治疗;胱氨酸结石、一水草酸钙结石,ESWL治疗效果不佳,应积极手术取石,避免ESWL。CT显示以羟基磷灰石为主的结石应警惕感染性结石,围手术期充分抗感染治疗。如果没有结石成分分析和相应的预防措施,结石术后每年复发率约为10%~23%,5年复发率可达50%。
2.CT引导非血管介入诊疗
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肺部疾病的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,当然也很悠久,1959年Biady首先在X线下进行了肺穿刺活检;现今在CT扫描定位协助下,通过体外的穿刺针或活检枪对肺内病灶进行负压吸引或切割活检,取得病灶组织后送检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。CT引导解剖清晰,定位准确,穿刺创伤小,取材准确,细胞及组织学标本获取率高,是临床上对支气管腔外及肺外周病变的主要诊断方法。
3.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
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一种,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手段,应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(TPS)设计方案,在影像引导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按肿瘤大小、形态植入肿瘤内,低剂量率的125I粒子持续释放能量为27.4~31.4的X射线和35.5Kev的γ射线),不断影响肿瘤细胞DNA增殖而使肿瘤细胞死亡,且持续时间能达到4~5个半衰期,约200d左右,因此,可持久、最大限度的杀伤处于不同增殖期的肿瘤细胞,适合于进行永久组织间植入,不但提高了肿瘤的控制率,达到较彻底的治疗效果,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。
4.冠脉及全身大血管CTA血管成像,双能量肺血管成像;复杂先心病的CT、MRI诊断,胸痛三联征的一站式扫描及诊断;心脏MRI成像。
5.3.0T核磁共振应用
3D-ASL评价急性缺血性脑损伤:3D—ASL(动脉自旋标记)为新的评价脑灌注的检查方法,且具有成像简单、无创、重复性强等优点,避免注射造影剂存在的安全隐患。
磁共振外周血管成像技术(MRA):时间飞跃法 TOF-MRA(2D,3D);相位对比法 PC-MRA (2D,3D);对比增强 CE-MRA(主要用于颈部、胸腹部大血管)。
MRI心脏成像扫描技术应用:黑血序列、亮血序列、心脏电影、心脏灌注成像、心脏增强、心脏冠脉成像。
MR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:心腔大小、室壁厚薄、室壁节段运动、心肌灌注延迟显像 、心肌灌注/存活心肌、冠状动脉显像。
MRI在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:扩张性心肌病、肥厚性心肌病、限制性心肌病、致心律不齐性右室型心肌病。
磁共振波谱分析(MRS):MRS测定十种代谢产物天门冬氨酸(NAA)、肌酸(Cr)、磷酸肌酸 (Pcr)、胆碱(Ch